4月24日世界调制系统模式健身房,蒋云正在修补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新华社合肥4月28日电(周玉萌)走进位于安徽省图书馆的国家古籍修复技术传播中心安徽研究院世界调制系统模式健身房,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图书氛围。这是姜云和他的四位同事工作的世界调制系统模式健身房。这群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正在带头修复古籍。
古籍修复者世界调制系统模型健身房,整天处理“一堆旧文件”,也被称为“古籍医生”。被虫蛀、潮湿和酸化破坏的古籍在他们手中“重生”,继续着传承文明的使命。
“要修复一本古书,我们需要经过20多个过程,如纸张分发、开卷、修复、喷平、折页和装订。不同的损坏情况也需要不同的技术。短的是一个月,长的是一年,甚至更长。”虽然这一过程艰难而痛苦,但姜云认为,能够用自己的双手“重生”古籍,不仅可以实现人生理想,而且可以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复古是一个具有一定资历的人。29岁的姜云说:“作为一名年轻的修理工,虽然修复古籍的过程很复杂,但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许多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使修复更加准确。”在他们的工作台上,除了传统的工具如刷子、镊子、剪刀、排刷、铅块和锤子外,还放置了纸张厚度测试仪、纸张纤维测试仪和ph测试仪等科技设备。
暗黄色的残页是时间的痕迹,“重生”的喜悦和追逐光明的青春。姜云和他的朋友们可以忍受孤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将古老的文字和绵延的文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好好爱护这些古籍,让它们长寿。这就是古籍修复的意义所在。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我们的事业。”姜云充满期待。
4月24日,蒋云正在修补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和同伴一起研讨修复古籍方案。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查看将要修补的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整理古籍修补专用工具。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修补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用纸张测厚仪测量古籍纸张厚度。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和同伴们一起修复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用显微镜观察纸张纤维。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和同事一起查看即将要修补的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手工调制修复古籍用的浆糊。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检测纸张的酸碱度。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修补的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正在修补古籍。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年轻的“古籍医生”正在集体学习。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蒋云在工作之余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4月24日,下班之后,蒋云跳绳健身。新华网发(杨晓原 摄)
来源:新华网